一瓶有生命的酒:清香、浓香、酱香酿造工艺差别

一瓶有生命的酒: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中,酒的酿造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,酒文化早已与传统文化、习俗等深深交融。作为中国酒的代表,白酒更是经过一次次蜕变,形成了“百花争艳,各有千秋”的格局。由于酿造环境、微生物、原材料及酿造工艺等存在差异,不同香型白酒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。那么,清香、浓香、酱香的酿造工艺差别在哪呢?


清香型白酒:通常为地缸、瓷窖发酵,采用“清蒸两次清”工艺,发酵温度不超过 50℃,发酵周期大约为 28天,储存 1 年即可上市销售,生产周期最短,出酒率最高,接近 40%。

浓香型白酒:主体香成分是己酸乙酯,采取续糟配料的投料方式发酵,故有“千年老窖万年糟,老窖酿酒,格外生香”之说,强调了泥窖使用时间对酿酒品质的重要影响。浓香型白酒多采用中温(55-60℃)大曲工艺,发酵周期达 2-3 个月,陈酿期 1-3 年,出酒率大概是30%左右,素有“三斤粮食一斤酒”。 

酱香型白酒(糯坤、君至尊):酿造工艺较为复杂,可细分为坤沙、碎沙、翻沙和串沙四种,其中串沙酒已经明确被产业禁止了。品质最高的当属大曲坤沙工艺,采用高温(60℃以上)制曲,严格按照“12987”工艺,即两次投料、九次蒸馏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,酿制周期通常为1年,从下沙到出厂共需 5 年,生产周期长、成本高。

另外酱酒的出酒率与浓香、清香相比更低,通常“五斤粮食一斤酒”,其他酱酒多为“4.2 斤粮食一斤酒”,出酒率只有20%左右。高温工艺下,酱酒的香气组成成分也更复杂,高沸点物质更丰富,口感浓郁。